瞬間‧永恆‧價值 (郭敬文)

瞬間‧永恆‧價值

澳門 攝影學會為慶祝成立五十周年金禧紀念,獲澳門藝術博物館支持,正在籌備出版有關澳門過去五十年的人事物變遷的大型攝影展,《瞬間五十年──跨世紀的澳門攝 影作品展》。征集照片工作得到省、港、澳甚至旅居海外的老一輩攝影家的支持,提供大量昔日的澳門照片,筆者有幸先睹為快,透過老一輩攝影家所提供的作品, 可以看到昔日澳門的小成風貌和澳門所走過的歷史足跡,石仔路、海鷗在五十年代已風靡港澳影友,在世界性沙龍比賽中更加成為沙龍成功元素,透過攝影作品也令 世界各地認識澳門。

除了在作品的內容上令筆者感動之外,從中更可以看到攝影科技的發展直至現時的三大階段,由黑白年代到彩色年代再到現時數碼年代,當中看到一種現象, 似乎是彩色負片的影像保存質量最不理想,許多七十至八十年代所拍攝的底片現時放相的的效果已很差,退色、變色情況十分嚴重,幻燈片則比負片要好一點,但仍 然出現退色現象,但黑白負片則四十至五十年代所拍攝的底片到現時仍有相對較佳的效果,而數碼影像在保存質量上則無可置疑,要比菲林優勝,但數碼影像的保存 也非萬無一失,主要原因是儲存的媒體也非十分穩妥,筆者有些早期的CD-R現已不能讀取,由於儲存媒體的多樣性,一些早期儲存於不同類型儲存裝置,如 ZIP或MO中的相片,如果在轉換儲存裝置時未有把相片轉到新的裝置中,則隨時因舊裝置故障或停產而令相片遺失。因此重要相片的適時轉存和備份是保障數碼 相片的必須步驟。

令筆者感興趣的是彩色菲林面對數碼攝影的迅速發展而快速地萎縮,實在令人感慨,菲林是人們用作把瞬間的影像捕捉下來的媒體,但其自身也難逃逐漸成為歷史陳跡的命運。彩色菲林在整個攝影發展的歷史中是否已完成其短暫的歷史角色而失去其價值?

一個有趣的假設,正因為彩色菲林在整個攝影發展過程中所佔的時間相對短暫,而更因為保存不易,因此好質量的底片其價值因而可能上升。

現 時在國內正靜悄悄地興起一股照片收藏風氣,現時用作收藏的主要是以無酸紙打印的黑白作品,據說在合適的環境下可以保存二百年。要預算把作品用作收藏還須要 作一些步驟,例如預計作品要放晒一百幅,則一次過要放大相同尺寸的相片一百幅,然後在作品上簽名,寫上尺寸及作品編號,如1/100~100/100,之 後就不可再放晒,這樣以後用作拍賣時才會有價值。

080814_01
黃東明攝於1950年,在澳門同胞往前山勞軍時的情景,講話的為解放軍代表韋虹,講台上有柯麟醫生、馬萬祺、張晴暉、高振武澳門代表。

080814_02
郭敬文攝於1986年澳門大賽車遠攝葡京灣。

080814_03
郭敬文攝於1984年路連貫公路,現已成為金光大道。